常德市武陵区围绕“四条主线” 深入推进机构编制法治化建设
近年来,常德市武陵区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成功捧获平安中国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2022年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区委编办坚持乘势紧跟、助推共建,把机构编制法治建设纳入全区法治建设总体布局思考谋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机构编制工作自身地位作用和性质特点,重点围绕“四条主线”下功夫做文章,不断提升机构编制法治化建设水平。
一、以学习《条例》为主线,强化法治思维意识。一是关键少数先学深。《条例》颁布后,第一时间召开编委会集中学习,同步组织各级党组织专题学习;建立学习制度,定期召开编委会学习《条例》及相关配套法规,编印机构编制工具书分送编委领导人手一册。二是重点对象下气力。将全区中层干部、编办干部、各单位政工人事列为学习重点对象,将机构编制条例法规串讲列入区委党校科干班培训必修课,编办每次开会坚持把学习文件法规作为第一议题,打造“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平台组织办内干部轮流讲课以教促学,定期组织各单位新任政工人事开展机构编制基础法规业务学习培训。三是多种形式广宣传。在区委编办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开辟条例法规学习专栏,制作《条例》宣讲展示牌,每年开展1次“《条例》学习宣传月”活动,抓住重大改革实施、重要政策出台、重点体制调整等时机,在机构编制事前沟通、评估论证、审议决定等工作中,结合具体工作对经办人员进行法规制度宣讲,引导树牢“编制就是法制”意识。
二、以建章立制为主线,规范管理各项秩序。一是织密制度笼子。持续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法定化,先后修订完善《编委工作规则》《编办工作细则》,围绕机构编制审批、“三同”人员调整等方面出台7项规范性法规,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针对干部借调、流动调配分别出台意见进行严格约束。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三定”规定制定初审、复审、会审、联审机制,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配合协商和信息共享,干部重大调整提前沟通反馈有关单位空编数量与核定职数情况,每年与区财政局、区人社局联合开展编制人员、工资发放、社保缴纳情况比对清查。三是加强内部规范。办内制定实行请示报告、会议研究、数据管理、文件闭环等10项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历史清楚、现状清晰、动态更新、查询便捷的机构编制电子档案库,精心绘制业务流程规范9张图,配套建设标准化档案室,今年组织全部4名新进干部考取了执法证,机构编制管理基础秩序日趋正规。
三、以巡视巡察为主线,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一是在问题归零中促提升。高度重视省委巡视反馈有关机构编制问题整改销号工作,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摆上位全力改,借助省委巡视的东风,武陵区一举清理了机构编制疑难症结,实现反馈问题全归零,大幅提升了机构编制正规化管理水平。二是在严格巡察中立规矩。将机构编制专项检查纳入区委巡察,派出业务骨干认真开展实地检查,对巡察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求即时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紧盯督促整改。去年至今开展4轮专项巡察,共查纠擅自设立领导职数、人编岗不一致等问题60余个,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督促整改到位。三是在评估清查中补漏洞。扎实开展机构编制使用效益评估试点,根据评估结果对5个单位发出问题限期整改令,优化人员配置15名,收回编制8名;今年历时2个月对全区所有机构挂牌情况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共撤销违规挂牌100余块,规范挂牌30余块;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条条干预”问题专项清理行动,共纠正“条条干预”问题7项,向17个党政群机关或部门发送严禁干预提醒函,公布乡镇街道发现报告“条条干预”问题举报电话,确保乡镇街道减牌减负、轻装前行。
四、以放权赋能为主线,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作用,坚持在法治框架下部署推进各项改革、开展机构编制调整工作。一是转变职能。推动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与权责清单有机衔接,进一步明确单位职责分工、理顺职责关系,制定各单位“三定”规定58部,梳理部门、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事项3053项,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129项,在各党政机关普遍设置政策法规相关内设机构,采取公开招录等方式引进法律方面人才20余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二是下放权力。结合“放管服”改革,督促推动依法委托下放经济社会管理事权,将12个部门12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下沉乡镇街道、村(社区)办理,69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三是执法贯通。会同区司法局深入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法规明确应有的行政执法权赋予乡镇街道,将应急、林业、消防等部门229项适宜乡镇街道承接的执法权委托其行使,采取调剂区直编制、专兼结合等方式配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探索实行重大案件“乡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有力提升了基层执法效能。